呼玛县人社局构建“三维创新机制”为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驾护航
在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成为吸纳就业重要力量的当下,呼玛县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但其劳动权益保障难题,既影响从业者获得感,也成为制约新业态行业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堵点”。呼玛县人社局聚焦痛点,创新构建了以“多元协同、基层赋能、兜底保障”为核心的“三维创新机制”,全力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更以“稳就业、优环境”的实效,打造基层营商环境优化典型样板。
一、创新“多元协同”维度,构建“一站式”调解纠纷新平台。针对新就业形态纠纷“跨领域、处理散”导致的维权周期长、成本高问题,创新搭建“呼玛县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一是窗口集成化。由县仲裁院牵头,联合县人民法院、县总工会等职能部门,整合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功能,打造“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动”服务端口。新业态劳动者提出诉求后,受理窗口调度仲裁员、调解员、法援律师三方协同,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纠纷处理一个窗口流转全流程无缝衔接;二是服务场景化。贴合新业态从业者灵活排班、流动作业的特点,推出“线上+线下”融合调解模式。线上开通远程视频调解通道,支持外卖员等随时接入、异地维权的服务模式;线下设置“流动调解站”,深入外卖站点、新业态企业,把调解服务送到从业者“家门口”。
二、创新“基层赋能”维度,激活企业内部自主调解新动能。聚焦企业端用工不规范、纠纷频发影响行业健康的问题,创新“人社派驻+机制赋能”模式,推动新就业形态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从源头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专业力量下沉。选派骨干仲裁员担任企业调解顾问,深度参与调解机制建设。围绕“调解员规范、流程标准、风险预警”三大核心,定制化输出解决方案;二是规范调解员。设计“沟通话术库”“争议处理四步法”,让基层调解员会沟通、能调解。
三、创新“兜底保障”维度,建立仲裁维权与就业帮扶新链条。突破“维权即终点”的传统模式,创新“劳动仲裁+就业帮扶”联动机制,打造“权益保障+就业支持”全周期服务,夯实营商环境“民生底盘”。一是需求同步捕捉。县仲裁院与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仲裁维权+就业帮扶”联动台账,处理争议案件时,同步采集劳动者就业需求(如岗位意向、薪资待遇),实现“维权信息”与“就业需求”双向联动;二是帮扶精准触达。为因纠纷失业的新业态从业者,自动触发“就业帮扶包”,由就业专员为其提供“岗位匹配+技能培训+政策适配”组合服务。例如,为失业骑手推荐本县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工岗位,向其介绍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帮助其失业人员再就业,以“维权不误工、失业有出路”的实效,提升从业者对营商环境的“依赖度”。
下一步,县仲裁院将继续深化完善“三维创新机制”,持续扩大一站式调解中心影响力,推动新业态企业依法用工,不断优化“仲裁+就业”联动流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可复制的“呼玛经验”。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