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呼玛动态

精准把脉巡边境 固本强基护国门——省外办巡检踏查为呼玛边境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日期:2025-09-26 09:17 来源:呼玛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字体: 【打印文本】

371公里蜿蜒的边境线,是呼玛县最鲜明的印记,也是守护国家主权最前线的钢铁长城。面对日益复杂的边境形势,如何筑牢这道防线,是呼玛外事工作永恒的重心。2025年,省外事办主导对边境县域开展一次深度巡边踏查,如同精准的“国门体检”和强劲的“政策引擎”,为这座边境县城的治理体系带来了显著优化与全面提升,边境管理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一、精准“问诊”开良方为边管指明方向

此次巡边踏查,绝非走马观花,而是带着清晰的“问题清单”和明确的“工作标尺”深入一线。聚焦边境管理的核心命脉,细致查看八大关键领域从边境管理的整体成效、界河长制的落地生根,到界务的精细化管理、经费的规范使用;从生产作业活动的严格监管、装备设施的保障效能,到跨区域合作的深化拓展、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直至“界内网外”国土的精准管控。这八个维度,如同一张经纬交织的精细网络,全面覆盖了边境治理的筋骨与血脉。省办工作组深入界桩点位、抵边村落、沙洲岛屿、作业现场,通过实地踏查、查阅台账、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呼玛的边境治理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度“体检”。

二、靶向发力促提升边境管理成效斐然

在省外办精准“把脉”和有力指导下,以踏查发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为“靶心”,迅速部署,狠抓落实,边境管理工作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边境管控体系更加严密高效。省办强调的“五位一体”管边控边机制在呼玛得到深化落实。在县边防委统筹下,外事、边管、边防部队、水产、水务、公安等部门责任同担、行动同步,形成强大合力。联合执法行动常态化开展,上半年共同开展2联合执法,对非法越界、捕捞、违规作业等形成有力震慑,边境综合管理基础显著夯实。二是界河长制运行更加规范有力。针对省办踏查中关注的制度管边要求,呼玛县界河长制建设迈上新台阶。内部分工与职责清单明确清晰,踏查台账完备详实。配齐5名股级界河管理干部,巡查频次和深度大幅提升,巡查范围覆盖界线走向、界河工程、岛屿变化、界桩维护等核心要素。三是界务维护与经费管理更加精细规范。界桩是国门的象征。省办投入的专项资金,如同及时雨,精准灌溉界桩维护。2025年下半年重点推进的166(1)、179(1)界桩原位重建工作,严格对标中俄联检技术标准,确保国界线清晰可视。四是边境生产活动监管更加严格有序。省办踏查强调的监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对防凌爆破、水利工程、无人机飞行等边境作业活动,实行事前报备教育、事中监督巡查、事后查验论证的闭环管理,将潜在风险化解于萌芽,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符合边防安全要求。五是装备保障能力得到初步改善。面对省办指出的装备保障问题,呼玛县积极回应。完善车船管理制度,建立台账签批安检流程。对关键巡查船艇“长城706”进行必要检修保养,更新老旧设备,加强船员培训,虽未能彻底解决装备老化痼疾,但保障能力已获提升。六是政策法规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常务会会前学法、“政策宣传月”活动深入28个抵边村屯,发放宣传品近3000余份,解答咨询49人次,惠及群众6900余人,边民的法治观念和守边护边意识显著增强。七是基础设施谋划更具前瞻性。在省办与县委边防委部署下,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会同水务部门开展第五期水利工程踏查申报,拟新建7处水利工程,其中4处直接保护界桩安全。此外,着眼与完善交通网体系,达到“路通界桩效果,系统梳理上报3条新建“上界路”需求,为打通管控“最后一公里”、构建现代化立体防控体系奠定项目基础。

省外事办的巡边踏查,不仅是一次效果显著的“集中治疗”,更是推动呼玛边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效处方”。它带来的不仅是具体问题的解决、工作的规范化,更在呼玛县外事干部心中树立了更高的标准、注入了更强的动力。当前,呼玛县正以此次巡边检查为强大动力,攻坚克难,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全力消除界桩的安全隐患;积极争取资金,推动船艇更新换代;着力解决无人机管控等新兴领域挑战;持续深化联合执法与精准宣传;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外事力量。

青山铸忠诚,界河证初心。通过本次巡边踏查,为呼玛这座边境县城的国门守卫注入了澎湃的动能。呼玛县外事办以踏查为镜,以整改为径,推动边境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了从制度完善到执行有力、从隐患治理到基础夯实、从单打独斗到联防联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的系统性提升。在祖国北疆的漫长边境线上,一个更加稳固、高效、智慧的现代化边境治理体系正在呼玛加速形成,成为守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坚强堡垒,为地方繁荣稳定和对外友好交往筑就了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扫一扫·打开微信公众号